假日前,辅导员时常遇到学生以各式各样的理请假,甚至有的学生家长也向辅导员打电话帮学生请假,辅导员应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又该如何处理呢?
每逢放假前夕,总会有一些同学来找辅导员请假,希望假期期间回家、外出会友或游玩,也有的同学希望能够提前离校或者推后返校,也会有家长打电话希望学校能够满足学生的请假诉求。批假是辅导员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甚至在一些情况下一个小小的假条可能会给辅导员带来纠结、困惑或者压力,这里建议辅导员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全面分析判断学生情况。学生来请假时,辅导员首先要弄清楚学生的请假意图,是要回家呢还是要会友或是出游,再结合日常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和把握,对学生请假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如果学生的请假诉求合理合规,那么可以批准学生的请求,反之则拒绝并要做好学生的解释工作,不能“一言不合”就简单粗暴地拒绝,要有理有据的让学生清楚拒绝的原因,让学生认识到是为自己好,做到拒绝的“软着陆”。当然,面对合情合理的请假诉求,辅导员还需要留意自己的请假权限。辅导员可以直接批准在规定时间内的请假申请,而超出一定规定时间的请假诉求,则需要辅导员做好相应的上报和审批工作。同时,细心的辅导员还可以做好请假的统计工作。在一定的累积请假时长和请假次数后,辅导员可以主动地与那些非本地却经常请假的学生开展谈心谈话工作。要做好判断分析就要求辅导员在平时要多“听民声、察民情、知民盼、解民意”,这样才能做好基础工作。
二是建立完善的请销假制度。带学生从某种角度上讲如同带兵,严格遵守军规军纪、奖罚分明是带好兵的最基本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坚决捍卫相关的规章制度,只有这样,学生的纪律意识、法制意识才能逐步增强,工作也才会越来越简单。从培养人才的角度上讲,我们培养的学生最起码得是能够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辅导员若在执法方面随意任性地所谓讲“灵活性”,看似有些问题简单了,实际上为以后的教育管理埋下了隐患。建立并坚决执行完善的制度是辅导员做好这项工作的基础。辅导员在有良好的制度意识的前提下,要注意提醒学生履行完整的请销假程序,纸质的请假条要保存归档,短信、QQ、微信等电子程式的请假要养成即时截屏备案的习惯,电话、语音的请假在告知和保护隐私的前提下要即时录音留存,学生返校时销假要记录在案……如果这样,即使一旦学生有什么问题家长提出质疑时,这些东西可以帮你证实工作的完整与合规,让你不会在“流汗”之后再“流泪”。
三是要密切与家长的沟通联系。近年来,学生安全事件也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一些学生在回家或外出途中失联的案例时常见诸报端,有的甚至几天之后才发现,一些原因就在于学校与家长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互动。学生前来请假,必要时辅导员让家长打电话说明情况,和家长进行进一步的交流核实,一方面可以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动态,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学生请假向家长进行告知。对于一些家长提出学生请假的不合理诉求的,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一个家长电话带来的效果可能要远远胜过你用尽“洪荒之力”的“唇枪舌剑”,这样你可以与家长形成教育管理合力,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学生请假看似是一件普通的小事,其实里面也蕴含着教育的大道理,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正是我们辅导员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一个良好契机。学生是否在请假时隐瞒了真实的请假理由和去向,这涉及到学生的诚信问题;学生是否在请假时间范围外出现了提早离校和延后返校,这又涉及到契约精神;学生是否出现了未假外出等情况,这又涉及到了纪律意识,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看似一件小小的事情,其实里面包含着诚信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等方方面面的教育。正所谓学生工作“点点滴滴皆是教育”、“最好的教育都藏在生活里”。另一方面,《韩非子》有云:“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对于学生在请假方面出现虚假、违纪情况的,一定要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乃至纪律处分,绝对不能姑息放任,要引导学生少走弯路,不走歪路,做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真正“青春摆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