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方向:地理信息技术
负责人:李强
成员:徐晗、刘阵
1.研究方向简介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将3S作为一项成熟的技术服务于多行业将逐步实现。所谓3S技术即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技术的总称。因为三者常常集成为一个综合的应用系统,GPS进行实时定位,RS进行数据采集更新,GIS进行空间分析和综合处理等,三者既相对独立,又密切关联。
目前3S技术在工业、农业、国防、交通、环保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并且不断拓展应用范围,如将其应用于国土资源测绘、区域生态规划、农田景观规划、城市环境监测、流域治理规划、地理教学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社会公众的关注。未来的3S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产业化及网络化,也必将更多地融入社会和日常生活中。
该方向重点进行技术在行业的应用,解决技术难点,注重技术应用,提升当前各类规划工作的科学性。
2.研究目标
①有针对性地申报厅局级以上的科研课题,开展实质性研究。
②以 3S 技术与土地规划、生态规划的结合为基础,在建设期内发表核心论文3-6篇,出版专著1-2部。
③基于团队力量拓展社会服务进行横向研究。
④积极开展校内外交流合作,参与行业发展年会,与相近学科专业深入沟通交流,争取补充团队成员1-2名。
(二)研究方向:土地生态与环境评价
负责人:陈秀端
成员:靳慧芳、贾凌云
1.研究方向简介
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已经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生态测评、生态修复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土地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物质资源之一,面临的各类退化问题日趋严重,加之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扩张,土地资源越显紧张,为保障经济发展所需的土地资源,开展科学的土地规划、注重土地生态评价是必然之路。环境保护自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就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当前的环境问题涉及到居民生活和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已成为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
土地生态与环境评价方向依托团队成员的前期研究成果和研究优势,重点开展土地规划、生态评价、具体环境问题测评与分析。研究注重结合领域前沿和陕西省实际,深入学习领会习总书记在陕考察的讲话精神,结合陕北、关中、陕南不同地区开展实践研究,实现研究接地气、有实效,完成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
2.研究目标
①有针对性地申报不同层次的科研课题,逐步开展实质性研究。
②以宏观环境演变与微观环境污染两个领域为基础,在建设期内发表核心论文2-5篇,争取出版专著1部。
③以陕西省开展新一轮土地空间规划为契机,积极拓展土地生态规划相关研究,在建设期内完成横向课题1-2项,争取实现横向项目经费突破。
④以微观环境监测为目标,选取样本开展不同地域土质监测分析,积极与地方环保部门合作。
⑤积极开展校内外交流合作,参与行业发展年会与学术年会,开展学科交叉研究。
(三)研究方向:城乡规划与人居环境建设
负责人:邢兰芹
成员:霍云霈、李妮、何博、李欣泽
1.研究方向简介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发展共识,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上升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人类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和城镇所承载的人口数量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通过科学的规划、利用有限的资源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幸福感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方向注重在“一带一路”建设行动计划指引下,大力发展美丽乡村建设、重视西安国家化大都市建设,用区域的视野研究城市定位、与其它城市的联系、生态保护的落实、交通体系的完善等;用区域的观念研究城市,加强规划对区域发展、宏观调控的职能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能够缓解人类对大自然的干预,从而减少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破坏,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从而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2.研究目标
①每年申报厅局级以上科研课题。
②以生态城市建设研究为目标,通过将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等理念深入贯彻至城市规划理念中,聚焦海绵城市建设、城市绿色交通等具体问题,在建设期内发表核心论文2-5篇,C刊以上1篇,出版专著1-2部。
③以服务陕西地方经济为目标,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为背景,关注陕西省房地产市场,探讨房地产市场的有效调控措施。
④积极开展校内外交流合作,参与行业发展年会,加强交流与学科交叉研究。
⑤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探索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途径和评价指标体系。